本文摘要:中国低碳网专稿 由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显示,长江水患的根源在于森林覆盖率下降,而这种局面尚未改观。
中国低碳网专稿 由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显示,长江水患的根源在于森林覆盖率下降,而这种局面尚未改观。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曾达到60%~85%。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0世纪一度降到10%左右,沿江两岸有些地方只有5%~7%,流域内生态环境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严重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的长治久安。
据记者了解,在长江流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生态工程主要有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等。这些工程共计投资479.25亿元,其中直接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163.47亿元。这些工程的实施是国家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维护流域安全、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治理长江水患理念的根本性变化。
长江流域作为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的重点治理地区,一直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据介绍,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范围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3200多万户、1.24亿农民。但随着退耕还林工程进入成果巩固阶段,如何使工程能够“稳得住、不反弹”(即种植的林草面积不减少、不复耕、生长好、效益好),这是退耕还林工程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据《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介绍,经营林地特别是生态林地的比较效益在降低。
近几年,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一方面取消了农业税,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种植粮食作物的投入,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这些扶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退耕还林地的比较效益在降低,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毁林复耕的现象。长江防护林工程是国家为改善长江上中游区域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全局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之一。
但目前长江防护林工程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包括林分结构不合理。据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介绍,这项工程建设以完成规划任务,消灭大面积荒山荒地为主要目标,很多地方在整地方式、造林方式和树种的选择中,沿用过去营造用材林的方法,较少考虑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需求。由于造林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的“四多四少”现象,没有实现乔灌草结合、多层次、多树种混交,这样的林分抵御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
2008年,重庆云阳1.05万公顷长江防护林全部为重度灾情,林木死亡面积达73公顷。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完成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显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2℃。气候变化会增加流域地区森林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特别是长江源区和中下游的江西、湖南林区;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下,长江源区大部分的草地生态系统将变得更加脆弱。
而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也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低碳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138体育官网平台-www.dierendeals.com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